曹家洋樓 / 作者 陳良偉

採訪 / 周少強

2016年的夏天,室內設計師陳良偉,因為一場活動,踏入曹家洋樓,這棟位於龜山,擁有90年歷史的古蹟,裡頭承戴滿滿的歷史與歲月,吸引了許多年輕人駐足,留下來的人,成為曹家洋樓的夥伴,開始為洋樓工作,每二週一次的聚會,有人整理史料,有人打掃環境,各司其職。

2017年,其中一位志工 葉子 的意外離世,促使陳良偉開始用影像紀錄洋樓和它的夥伴。


志工曉君提議參加2017桃園城市紀錄片的提案,良偉一口答應,並開始著手準備提案資料,準備企劃的過程中,不斷的受到夥伴們的努力而感動,加上對葉子的思念,他知道,不論此次提案能否入選,都要拍出這部片,這部片是對葉子的紀念,是給洋樓的禮物,也是對自已的期許。

課程開始了,良偉一直覺得紀錄片畫面一定要很好,質感要夠,所以不斷的詢問專家,是不是有最適合自已,也適合洋樓的攝影機,他一心認為,只要畫面美,就成了。

一直到最後,他還是秉持這個初衷,最後,畫面依然未達到自已設定的目標,但在剪輯期時才發現,故事的重點在洋樓和夥伴們的努力,不是畫面,所以片中並沒有呈現太多洋樓的高質感風采。


第一個作業,學員們被外放到忠貞市場週邊,各自尋找題材,最終拍出五分鐘的故事,良偉的作品是回教雞,在他的片中,我們很清楚的知道,原來回教徒所食用的雞肉,要經過多道工序,也需要認證的廠商,才能販售,最終來到回教徒的手中。

良偉說忠貞市場的訓練,讓他開始學著跟陌生人對話,溝通,這是他最大的突破,把這個經經驗帶回洋樓,和曹家人再次接觸,他不再害怕,更從容的面對,而販售回教雞的老闆,葉大哥夫婦,也成為良偉生命中的一份子。


良偉的工作非常忙碌,加上曹家夥伴的聚會總是選定在週日,與紀錄片培訓的上課時間,總是撞期,他每週都在面臨「選擇」,最後,他選擇留在洋樓的時間較多,相對的缺課的次數也不斷增加。

他說當時壓力很大,也覺得對老師很不好意思,我問:「如果不來上課,洋樓怎麼能拍的更好呢?」

他笑答:「學紀錄片的目的,是為了紀錄洋樓,但若不留在洋樓,自已會過意不去。」

培訓的過程中,他認為自已實在拍攝的部份沒有進步太多,成長最多的是剪輯的功力,要把脈絡說清楚,真的很不容易,不斷的質疑自已,為什麼要這樣放,每一個畫面,每一個聲音,都要有道理,讓自已接受,我問他,會不會擔心耽溺的問題,只有自已看得懂,觀眾不懂,他笑稱:「這就是我要繼續學習的地方。」

這次的培訓,他給自已68分,作品70分,因為缺課太多,自已不夠努力,扣2分。
曹家人針對作品也給予許多正面評價,而曹家洋樓的故事,將會一直持續被紀錄。

他說,只要對題目有熱情,技巧好不好都可以學習,一定要把題目好好的做完,台灣還有這麼多值得紀錄的人事物,如果可以,他還想要繼續拍,繼續當一位紀錄片工作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