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證 / 作者 周少強

採訪 / 蔡美齡、陳曉雯

從行銷到社工  又從社工到拍紀錄片
少強回想剛出社會時,因為大學念的是行銷,所以對自己的未來也沒有其他想像,就懵懵懂懂地繼續從事行銷工作,但是進了這一行以後發現:這個行業很可怕,你可能要抹黑別人、你可能要踩著別人往上爬,尤其是科技業的情況更嚴重。


於是在一次機緣下,少強與兩名社工聊起社工的工作內容,於是引起少強對社工工作的興趣,就毅然從行銷業轉行當社工,並發揮他與老人互動的專長,投入老人社工工作。然而社會福利機構經常面臨財務短缺的窘境,為了募款,少強從一開始製作平面DM募款,到自己練習用手機拍募款短片,還去公視上課、學習當公民記者。

在參加桃園的紀錄片培訓活動前,少強沒有拍過紀錄長片,是少強一位朋友在網路上看到活動訊息,於是鼓勵他去參加。剛好少強也觀察到:有很多獨居老人在從事資源回收工作,而資源回收的場域有很多商業化的有趣現象,於是少強就以「資源回收」為主題,做了三個老人的田野,但最後以本片女主角「阿瑤」為主要對象,提企劃書報名培訓活動。

從「資源回收」到「身分證」 與導師們的角力
阿瑤是少強的同事介紹的一位獨居老人,來自印尼,沒有身分證,少強剛開始時以阿瑤「資源回收」的工作作為切入點,進行田野與拍攝,但是在經過培訓班導師吳乙峰暗示他幾次後,才提出阿瑤「沒有身分證」這件事的荒謬之處,讓少強恍然大悟,決定好好去追查阿瑤的身分證問題。

社工的角色通常是:個案現在缺什麼,我補給你,例如你沒有錢,我就去幫你募款,在這次經驗中,他也對社工角色有了一些反思。

「而且導師他太了解我了,他從一開始就知道我不是一個很沉重的人 ! 」少強說。於是少強與指導老師就在這樣的互相了解中,抓到了討論片子的默契,並完成屬於「少強風格」的影片。


拍攝過程中的自我成長
不過事情也沒那麼順利。首先,因為阿瑤生活單純,沒什麼特殊事件,所以少強必須很有耐性地從阿瑤的平凡生活中找事件;阿瑤的社工也一度阻礙少強拍攝,但是少強都一一克服了這些困難,直到阿瑤突然昏倒送醫。

「作為老人社工,我的個案常常死掉,可是我沒有一次像阿瑤這次的情緒這麼豐富。」少強說,他想起當初提案時,有評審問他:「你覺得社工跟紀錄片導演有什麼不一樣?」,他此時覺得社工是在照顧這個人的生活,可是紀錄片導演是在承接這個人的生命故事。

這個拍攝過程,也讓少強對自己更有自信,發現自己原來可以更專注、更踏實地好好做一件事,讓他覺得很有成長。不過,也因為拍片的工作負荷,讓少強做了離職的決定,他也不後悔這個決定,因為不這麼做,他很可能會工作也做不好,片子也拍不好。

未來少強除了繼續拍阿瑤、追蹤她的後續狀況外,也計畫拍攝其他社福議題,如果有可能,他還會試著繼續拍下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