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相禮的1961 / 作者 許祖菱


採訪 / 許怡麗

《伊相禮的1961》拍攝的是祖菱的家族故事,以外婆為拍攝主角,並穿插母親、舅舅們的訪談,來拼綴那個自己沒有機會參與的時代切片,從而理解外婆曾經走過的生命足跡。

隨著紀錄片的籌製、更多外婆生命紋理的爬梳,原本一部單純的口述記錄片,竟意外發展成家族秘密的回溯與探究。片中充分體現動盪時代下一個女子的生命韌度與不平凡。同時,也讓祖菱對於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等生命的根源有著更深刻的追溯。


身為家中獨生女的祖菱,本著對新聞的興趣,就讀嘉義中正大學傳播學系,現在在報社國際新聞組從事編譯工作。在大學期間接觸紀錄片的經驗,仿若打開了她看待世界的另一扇窗,從而埋下拍攝自己身邊感興趣事物的想望種子。

由於住在桃園安養院的外婆,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隻身在台北工作的祖菱,一直很想挪出時間拍攝外婆的故事,藉著這次參加紀錄片培訓營的活動,剛好可以強迫自己多回桃園看看外婆,並及時記錄她的生命故事。

祖菱的外婆是來自緬北的傣族女子,後來嫁給大她22歲的反共游擊隊軍人。在1961年時,被迫與丈夫離開家鄉,隨著國軍一路顛沛流離來到台灣,最後落腳於桃園干城五村。

在祖菱的成長過程中,外婆幾乎未曾和祖菱提過那段回憶。因此,當祖菱長大後慢慢摸索,知道曾經有這麼一段艱辛而動盪的歲月後,在許多疑問跟好奇的牽引下,決定透過紀錄片的拍攝,逐一向家人提問、釐清。


在拍紀錄片之前,祖菱不曾自己單獨去探望外婆,總是跟著母親一同前往。拍片後,開始會獨自帶著攝影機去安養院的祖菱,讓外婆在初始階段不太習慣,嘴裡總是掛記著母親的狀況。那時,祖菱才赫然發現自己和外婆的互動,中間一直隔了一個母親。

經過半年來多次的參訪、陪伴,外婆開始會主動跟祖菱聊天、回溯過往,祖菱才得以她自己的觀點重新認識外婆,並帶著「希望讓年邁的外婆在我的影片裡再活一遍」的心情,完成紀錄片的拍攝。

透過這次的紀錄片培訓與製作,祖菱覺得最大的收穫是看到學員們能從桃園各個角落帶回不同的故事,並付諸影像。看了他們鏡頭下的桃園,她才意識到,自己雖然在桃園成長,對這塊土地的認識卻是如此淺薄。

此外在影片籌製的過程中,藉由和各個老師詳盡的討論,讓她充分見識到紀錄片多元的面貌及可能性。儘管每個老師都分享了他對自己所拍攝故事的看法,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想拍的故事。

比較可惜的是,原本祖菱是計劃拍攝3個在1961年隨國軍逃難到台灣的女性,藉此呈現被遺忘的歷史圖像。片中的外婆,以及胡婆婆就是其中兩個。後來,因為拍攝時間不足,陷入拍片與工作時間拉扯的祖菱,只好先專注拍攝外婆的人生故事。

對祖菱而言,這次的作品比較像是她的田野調查報告,算是一個未完成品。她很希望有機會藉著這支紀錄短片籌措到更多資金,繼續關注那些隨國軍在1961來台的女性,在未來能拍出更完整的作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