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鼠兄弟 / 作者 高慶榮

採訪 / 張國謙

側寫慶榮 ── 在社區工作與紀錄片學習之間
用影像書寫人物,和用文字書寫人物,之間的差別是什麼?
習慣影像書寫的人會吃力於文字書寫嗎?
這篇採訪文,大概就是帶著這種心情開始的。


高慶榮,33歲,桃園大溪人,畢業於高雄師大美術系,擅長藝術設計、空間裝置、木作與文創設計,2013年,辭去台中龍井國中的美術專任教職,回到故鄉。近年來,除了自身的藝術創作外,也投入故鄉的社區營造。


慶榮選擇在自己的老家社區,桃園大溪的南興里,成立設計工作室-日日田職物所,並進一步去發現、認識與了解自己的家鄉,在這個時間,慶榮發現農村高齡化狀況非常嚴重,許多社區事務已經很少青年參與,有些產業例如打鐵、糕餅店面對環境的變遷,已有嚴峻的考驗,透過與經營者的多次訪談,深深的發現許多珍貴的文化內容,於是慶榮有了為社區做紀錄的念頭,進而提案、通過徵選,並順利進入 2017桃園城市紀錄片培訓工作坊,開始學習如何拍攝紀錄片 。


慶榮以「回家。開始」的概念出發,在培訓的過程中,慢慢將紀錄對象聚焦在社區裡的一間早午餐手作漢堡店,這是一間社區裡新開的店,店的經營者,是一對泰雅族的原住民兄弟,片名叫《飛鼠兄弟》,影片談的,是兄弟情,但放在慶榮生活的老家社區,卻有著不同文化的撞擊與互動,新與傳統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慶榮透過兄弟間小小的故事,慢慢拉出社區的變化與不同面向,這是身為社區工作者,也是紀錄片工作者的慶榮,獨到的觀點。


還記得前幾天,剛好到大溪慶榮的工作室,拜訪慶榮,在冷冷的天氣裡,喝了一杯慶榮手沖的咖啡,那溫度和香氣,在低溫中,實在特別,當時,我就心想,慶榮的影片完成之後,如果在這邊規劃一場放映座談會,不知會為社區帶來什麼樣的攪動?


兄弟情手作漢堡+慶榮手沖咖啡 = ?
那天離開的時候,慶榮還忙著影片後製剪輯的事,真希望慶榮順利將影片完成...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就像是一杯咖啡的溫度。


看片的時候可以輕鬆一點! 但影片的拍攝過程,絕對不是一件浪漫的事...

留言